小陰莖
概述
小陰莖是指陰莖伸展長度小于相同年齡或相同性發育正常狀態人群的陰莖長度平均值2.5個標準差以上者,但解剖結構和外觀形態正常。
國人成年男性陰莖靜態長度平均約5?6cm,牽拉長度平均約11?13cm。
一般認為,成人陰莖松軟時小于4cm,牽拉長度小于9.5cm,即為陰莖短小。對于小兒,拉長的陰莖長度<平均值加上2.5個標準差可診斷為小陰莖。小陰莖的病因復雜,雖可用藥物、手術等方法治療,但整體療效不佳。
癥狀
小陰莖,顧名思義,表現為陰莖短小,長度小于正常陰莖平均長度2.5個標準差以上,與年齡不符,但外觀正常,其長度與直徑比值正常。體格檢查無陰囊和睪丸畸形,肛門指診檢查時可能發現前列腺較小。
陰莖長度測量時應嚴格規范:將未勃起的陰莖置于伸展狀態,用手提陰莖頭盡量拉直,沿陰莖背側,用尺子測量從恥骨聯合到陰莖頭頂所得的長度。對隱匿陰莖及蹼狀陰莖應盡量推擠脂肪及周圍組織,準確測量
危害
小陰莖,顧名思義,表現為陰莖短小,長度小于正常陰莖平均長度2.5個標準差以上,與年齡不符,但外觀正常,其長度與直徑比值正常。體格檢查無陰囊和睪丸畸形,肛門指診檢查時可能發現前列腺較小。
陰莖長度測量時應嚴格規范:將未勃起的陰莖置于伸展狀態,用手提陰莖頭盡量拉直,沿陰莖背側,用尺子測量從恥骨聯合到陰莖頭頂所得的長度。對隱匿陰莖及蹼狀陰莖應盡量推擠脂肪及周圍組織,準確測量
檢查
小陰莖是多種疾病的外在表現,明確診斷必須通過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完善的輔助檢查。病史詢問要詳細了解性器官發育異常的病史、與其相關的臨床癥狀、家族史及母孕史。體格檢查除重點檢查患者的陰莖長度與睪丸大小,還要注意患者的外貌。
1.實驗室檢查
常規進行血糖、鉀、鈉測定,甲狀腺功能測定,生長激素檢查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檢查。后者包括測定促性腺激素(FSH、LH)和性腺激素(T、雙氫睪酮)的水平,GnRH興奮試驗、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興奮試驗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激發試驗等。
2.影像學檢查
所有患者均需常規行CT或MRI檢查以確定下丘腦和垂體的解剖情況。伴有顱面畸形者,應該特別注意視交叉、第四腦室和胼胝體的情況。疑為Kallmann綜合征時,必須特別注意嗅溝的情況。
3.染色體核型分析
所有小陰莖患者均應常規檢測染色體核型,以檢測有無染色體異常。如Kallmann綜合征、Prader-willi綜合征及Klinefelter綜合征等可伴有小陰莖。
預防
1、多運動,保持營養的均衡。
2、選擇正確的內褲很關鍵。
傳統內褲易導致以下情況:
?。?)寬松內褲拉太高偏左或偏右,易導致陰莖偏左或者偏右彎曲;
?。?)貼身內褲陰莖長時間壓住(尤其睡覺時),易導致陰莖的短小和彎曲。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建議特別注意避免,長時間擠壓陰莖陰囊,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
?。?)少吃高熱量食品,因為經常吃高熱量食品,容易導致肥胖。
病因
陰莖的發育主要依賴于由睪丸間質細胞分泌的雄激素—睪酮(T),睪酮在5α-還原酶作用下轉化為雙氫睪酮,再作用于雄激素受體使陰莖增長。睪酮的產生需要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激素的作用,下丘腦產生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刺激垂體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和LH),后者刺激睪丸間質細胞分泌睪酮。以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均可影響陰莖的發育,可能產生臨床所見的小陰莖。
1.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癥
病變原發于下丘腦和垂體。
?。?)腦組織結構異常無腦畸形兒、先天性腦垂體不發育、部分腦胼胝體發育、小腦畸形等,均可因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小陰莖。
?。?)無腦組織異常的先天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缺乏包括下丘腦GnRH缺乏和垂體促性腺激素缺乏。前者有Kallmann綜合征、特發性及繼發性GnRH缺乏等,后者包括聯合垂體激素缺乏癥、單純性FSH或LH缺乏。
2.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癥
包括病變原發于睪丸的原發性性腺發育不全,如Klinefelter綜合征;促性腺激素受體缺陷;雄激素合成或代謝障礙,如雄激素受體缺乏癥及5α-還原酶缺乏癥。這類患者的下丘腦、垂體分泌功能均正常,引起小陰莖的原因主要在睪丸本身。
3.原發性小陰莖
即無明確病因,但青春期后發育可基本正常者。
此外,有人認為環境內分泌破壞物,如二惡英、有機氯殺蟲劑等亦可導致小陰莖。臨床上以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癥和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癥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