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血型不合
概述
在分娩有過死胎、死產或其新生兒有溶血病史的孕婦,如兩次妊娠仍可能產生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母嬰血型不合,發生在孕婦為0型,丈夫為A型、B型或AB型;或孕婦為RH陰性,丈夫為RH陽性時。母嬰血型不合主要威脅胎兒、嬰兒的生命,對孕母有時因胎盤過大可引起產后出血,應予預防。
母嬰血型不合有兩大類,即ABO型不合和RH型不合。ABO型不合較多見;而RH型不合少見,但胎、嬰兒危險性大、ABO血型不合99%發生在孕婦O型血者,O型血者產生的抗體以抗A(B)IgG占優勢
癥狀
癥狀的輕重取決于抗體的量、抗體的活性和抗體與紅細胞結合的程度??偟目磥鞷h溶血病的癥狀較重,ABO溶血病的癥狀較輕或無癥狀。臨床表現有下列幾方面:
(一)胎兒水腫由于嚴重溶血和貧血而致心力衰竭,引起水腫。胎兒無黃疽,因膽紅素可通過胎盤自母體排出。胎盤也因水腫而增大。
(二)黃疸為主要癥狀,重者在出生后第一天即出現,輕者二、三天后出現,且迅速加深。
(三)貧血輕重不一,重者可伴呼吸增快心率加速。有些輕型病兒至生后2~6周貧血明顯,稱晚期貧血。
(四)肝脾大胎兒和初生兒貧血時髓外造血活躍,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脾大。
(五)膽紅素腦病又稱核黃疸。足月兒當血總膽紅素超過307.8~342.0μmrnol/L(18~20mg/d1)時,有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臨床癥狀多出現在生后2~5天,輕者表現為嗜睡,吸吮無力,肌張力減退;重者兩眼凝視,四肢肌張力增強或角弓反張,病死率高。存活者經過2、3個月的好轉期后,常出現后遺癥,如手足徐動癥、眼球運動不協調、耳聾、齒釉呈綠色或棕褐色,智力可能低下。
危害
癥狀的輕重取決于抗體的量、抗體的活性和抗體與紅細胞結合的程度??偟目磥鞷h溶血病的癥狀較重,ABO溶血病的癥狀較輕或無癥狀。臨床表現有下列幾方面:
(一)胎兒水腫由于嚴重溶血和貧血而致心力衰竭,引起水腫。胎兒無黃疽,因膽紅素可通過胎盤自母體排出。胎盤也因水腫而增大。
(二)黃疸為主要癥狀,重者在出生后第一天即出現,輕者二、三天后出現,且迅速加深。
(三)貧血輕重不一,重者可伴呼吸增快心率加速。有些輕型病兒至生后2~6周貧血明顯,稱晚期貧血。
(四)肝脾大胎兒和初生兒貧血時髓外造血活躍,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脾大。
(五)膽紅素腦病又稱核黃疸。足月兒當血總膽紅素超過307.8~342.0μmrnol/L(18~20mg/d1)時,有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臨床癥狀多出現在生后2~5天,輕者表現為嗜睡,吸吮無力,肌張力減退;重者兩眼凝視,四肢肌張力增強或角弓反張,病死率高。存活者經過2、3個月的好轉期后,常出現后遺癥,如手足徐動癥、眼球運動不協調、耳聾、齒釉呈綠色或棕褐色,智力可能低下。
檢查
產前診斷
檢查孕婦及丈夫的血型。孕婦到妊娠第16周時查血清抗體,作為基礎水平,至28~30周時再測抗體,以后每月測一次。如抗體效價上升,提示胎兒可能受累。在孕期28~31周時宜同時測定羊水膽紅素和羊水卵磷脂(L)鞘磷脂(S)比值;如L/S≥2,提示胎兒肺已成熟,有條件考慮提早分娩。
對Rh陰性孕婦用PCR法檢測羊水中胎兒RhD血型的基因,也可直接從孕婦靜脈血中用熒光PCR法測出胎兒RhD的DNA,以確定胎兒的血型。
產時診斷
檢查胎兒面臍血的血型和特異性抗體。
產后診斷
1.血常規檢查示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減少,網織紅細胞可增至5%~6%,幼紅細胞在生后1~2天內可達2~10個/100白細胞。
2.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
3.血型和血液抗體檢查
(1)ABO溶血癥:分別檢測孕母和嬰兒血型;直接和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常陰性;但以“最適合稀釋度抗人球蛋白血清”作“抗體釋放試驗”,可得陽性結果。
(2)Rh溶血?。悍謩e檢測孕母和嬰兒Rh血型;新生兒抗人球蛋白直接和間接試驗均陽性;以新生兒血清與標準Rh紅細胞作凝集試驗,根據凝集結果判定新生兒血清中存在的Rh抗體的型別,可以明確診斷Rh溶血病的類型。
預防
1.孕前預防
O型血的女性若生產生育意向,要及時了解丈夫的血型。如果丈夫不是O型血那么就要警惕血型不合,去醫院進行咨詢,聽取醫生的意見,做好相應的檢查。
2.孕期檢查
懷孕四個月的孕婦要多多關注孕前檢查中的血型抗體這一項目,該時期比較合適檢測夫婦血型。醫生會檢查血型抗體情況以及孕婦血清中的兩種抗體,來對胎兒患病的幾率進行事先的預測。
3.預防RH溶血病
預防此種溶血病一定要在孕婦產生免疫反應前治療,方法如下:
?。?)如果Rh陰性血孕婦在初次生產Rh陽性的寶寶時并沒有產生免疫反應,那么可在生產后3天之內肌肉注射145微克到435微克的抗RhDIgG,劑量最好為300微克。這樣可預防孕婦發生免疫反應。
?。?)Rh陰性血的孕婦如果曾發生過流產,那么不論是否血型不合,都要肌注300微克抗RhDIgG,尤其是懷孕12周以上的孕婦。
?。?)如果孕婦在產前做過羊水穿刺,不管懷孕多少周都要肌注100微克抗RhDIgD。假如胎盤被刺破,則應該根據情況加大藥物劑量。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要預防RhD溶血病只有這一種藥物。在RH溶血癥中,除了RhD溶血病已經有相應抗體之外,其他類型還未有對應免疫球蛋白,并無用來預防的藥物。不同類型的溶血癥,預防方法并不通用,除RhD溶血病之外,其他溶血病的預防方法還在探索之中。
病因
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于胎兒上有孕母所缺乏的血型抗原所致。人類血型有多種,但最重的是ABO血型和Rh血型。ABO溶血病時孕母為O型,嬰兒為A型或B型。因A或B物質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孕婦在第一次懷孕前已A、B物質致敏,因此約有50%ABO溶血病發生在第一胎,而Rh溶血病多發生在第二胎及以上。孕母血型為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胎兒的陽性血型來自Rh陽性雜合子的父親。
Rh血型系統應有6種抗原即C、c、D、d、E、e,但至今尚未發現d抗原。作為標準紅細胞上的抗原有下列幾種CCDee、ccDEE、ccDee、Ccdee,其中以D的抗原性最強,是引起Rh溶血病最主要的抗原,因此血型檢查一向只查D抗原,只要D陽性就稱Rh陽性血型,而不論其他幾種抗原(例如E)是否存在,無D抗原的統稱為Rh陰性血型。RhD溶血病時孕母血型必為Rh陰性,而RhE溶血病時(在我國和日本僅次于RhD溶血病)孕母雖必為RhE陰性,但如存在D抗原,仍為Rh陽性血型,而嬰兒為RhE陽性,成為RhE溶血病延誤診斷的原因,故國內檢查血型除D外還應增查E抗原。
Rh溶血病時,第一胎具有D抗原的胎兒在出生過程中(電可能在宮內)紅細胞很有機會進入母體,母體不久產生IgM抗體,以后產生IgG抗體,但量不多,速度也慢,約8~9周或最長不超過6個月,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使孕母致敏,一旦致敏即不可能再回復到未致敏狀態。此婦女如再懷第二胎胎兒仍為RhD陽性,紅細胞在宮內或出生時再次進入母體后,已致敏的孕母即迅速產生大量IgG抗體,經胎盤至胎兒,使胎兒或新生兒發生溶血病,胎次愈多,產生的溶血病愈嚴重。我國Rh陰性的人群極少,因此RhD溶血病的發病率比歐美國家低得多。